37岁的何女士去年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,经过三个月的积极治疗,何女士的病情得到控制,并做了乳腺切除,出院的时候,她对医生说:“终于摆脱这'魔鬼'了,也不枉我受了这么多苦。”
但是好景不长,今年5月份,何女士因为癌症转移再次进了医院,她很崩溃,拉着医生的手说道:“我不治了!癌症一转移什么都完了!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!医生,你就让我走吧!我不想白费力气了!”
医生极力稳住她的情绪,表示:“你相信我,我能治好你第一次就能治第二次,癌症转移并不等于死亡。”
癌症细胞的分裂生长呈几何状态,并且它们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,而对上皮组织来说,主要的血管都在基底膜。
所以,如果癌细胞想要吸收营养,就需要离开最初的栖息地(原发病灶),“搭上”血液、淋巴系统的车或其它“交通工具”,扩散到全身另外的部位,并且在新居繁殖生长,长出新肿瘤。
所以,转移扩散可以说是癌细胞生存的一种特性。
转移是癌细胞生存的特性,但并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发生转移,如基底细胞皮肤癌;而同样属于皮肤癌的黑色素瘤,则经常出现扩散转移。
目前,临床上常见的癌症转移主要包括骨转移、肝转移、脑转移、肺转移、淋巴结转移等。比如乳腺癌会容易转移到所属的淋巴结或肺和肝;胃癌会转移到所属淋巴结,对胃壁造成侵犯;肺癌细胞可转移到脑部。但具体的转移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才能知道。
并不是。虽然癌症转移是一道难题,而有些难题可以从根源解决。如由恶性葡萄胎转化而来的绒毛膜癌,虽然它很容易向全身转移与扩散,但只要切除了子官的原位肿瘤,再加上适当的化疗,基本上可以得到治愈。
癌症转移≠死亡通牒,能否治愈则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素质、心理状态,尤其是后者。人在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情况下,往往会暴发出无穷的力量,甚至连癌细胞也要害怕三分。
而近日,威尔·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藏在脑内的“癌症帮凶”——CEMIP蛋白,这种蛋白可促进大脑中肿瘤血管的生成及炎症的发生,是肿瘤脑转移的“幕后推手”。
研究人员们希望能利用这一点,使这个“叛徒”成为预防、治疗脑肿瘤转移的新靶点,从而为广大癌症转移瘤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。
* 温馨提示:本院案例真实有效,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,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