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虽然都是急性的,打人一个措手不及,但是其形成的过程往往是缓慢的,不为人注意的。心脑血管的堵塞都是从不起眼的微小末梢血管开始的,这个时候其实大脑已经发出警报,只是这些信号我们往往视而不见。
老年人身体末梢血管出现循环障碍的几种表现有:
老年斑
老年人皮肤上出现老年斑是身体机能老化、衰退的外在表现,丙苯在身体内部的血管或器官,很多人进行皮肤表面祛斑只是治标不治本。
老年斑其实是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名为游离基的物质,在面部沉积。人在青壮年时期体内血液循环流畅,这种色素一般都能够被排出体外。但老年人血管功能弱化,血液循环不通畅,而面部毛细血管又都比较细小,如果血管被堵塞就会造成游离基沉淀,形成老年斑。
所以出现老年斑其实是血管内出现堵塞的表现,需要警惕。
2.性格改变
很多人都有感觉,本来很慈祥、温和的老人慢慢的变的一个性格古怪,喜怒无常,甚至一些原本很开朗老人会变得急躁、易怒。其实这也是心脑血管发生堵塞的一种表现。脑部控制情绪的部分由于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,会造成分泌紊乱,向大脑发出错误的电信号。情绪控制能力开始失控,容易喜怒无常。
3.记忆力下降
心脑血管发生堵塞,会造成脑部供血不足,大脑神经缺少养分。慢慢的会出现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,精力不足等症状。如果没有及时处理,血管会越来越狭窄,最终引起脑血栓等疾病,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。
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源在于血液流动不通畅。血管内杂质沉淀,阻碍血液流动,造成脑部供血不足。尤其是晚上,人在进入深度睡眠时,心率降低,血流流动速度减慢,如果本身再有血管堵塞的状况,非常容易造成严重后果,这也是为什么脑梗发病大多都在后半夜。
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呢?
1.早晚各喝一杯水
夜间由于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减慢,且长时间不能补充水分,身体会进入一种轻脱水的状态,一般在凌晨3点钟到早晨8点钟左右,是一天中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候,也是最容易发生血管拥堵的时候。
睡前喝200毫升水,有助于夜间降低血液粘稠度,不过要注意别喝太多水,晚上会频繁上厕所,第二天早上可能会出现面部水肿。
早上起床后喝200毫升水,同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,还能清理肠道,帮助排便。
2.健康饮食
想要溶解血栓,清理血液杂质,日常饮食也要做到健康、均衡,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血管健康的食材,如洋葱、黑木耳。海带等,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,能够减少血液中杂质沉积,保护血管健康,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。
* 温馨提示:本院案例真实有效,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,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。